English

仁慈的霸权主义?

1999-05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张恕 我有话说

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5月8日悍然以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,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极大的震惊和义愤。大家在同声谴责美国及其帮凶的霸权主义行径的时候,也在严肃思索这起暴行的前因后果,因为在有识见的人士看来,它不仅野蛮粗暴,而且实属不智之举。在诸多相关的理论背景中,亨廷顿教授首倡的“文明冲突论”最有代表性,值得关注。1993年,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·亨廷顿发表题为《文明的冲突?》的论文,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全球性文化论争,其激烈程度为半个世纪以来所仅见,我国社会科学诸领域的学人亦曾踊跃参与。对亨氏的理论持不同看法的学者大多表明了这样的原则立场:各种文明(文化)本着相互尊重、相互理解的精神,是完全可以在世界上和平共处的,而且不同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,更加能够促进它们共同的繁荣和进步。然而到了1996年,亨廷顿教授出版他就此论题所作专著时,干脆把那个问号去掉,就叫《文明的冲突》,斩钉截铁地断言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将是文明的全方位对抗(主要发生在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之间)取代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冲突。

如果说亨氏的论断还仅仅停留在文化讨论的层面上,美国的决策者们就不那么温文尔雅了。他们因为它“符合美国国家利益”(这是美国的政客们抛弃最基本的道义、惯常使用的语汇),而用以为自己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辩解。作为全球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,美国自视为西方文明的盟主,以将西方文明推广至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为己任,这就是美国介入中东、巴尔干等文化、民族、宗教冲突剧烈的地区的事务,扮演救世主和仲裁人的角色时,干得尤为起劲的动力。当它的国际政策因为抵牾国际法而遇到阻力时,为了自圆其说,除大打人权牌以外,它也另行制造一些舆论,比如“仁慈的霸权主义”。美国驻华使馆发行的《交流》杂志今年第1期上刊登的《仁慈的帝国》一文(作者Robert Kagan),就可视作为“仁慈的霸权主义”张目的产物。该文认为,由美国一统江山的世界格局要强过一个多极化的世界。

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野蛮轰炸,名义上是为解决科索沃“人道主义危机”,实际上已经一手造成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。当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不断高涨之时,难掩尴尬的美国及其帮凶便撕下了虚伪面纱,“仁慈”也抛到了九霄云外。中国新闻记者在北约空袭期间所作的全方位、多层次、个性化报道,张扬了正义的声音,更以其中迥异于西方观念的价值判断(尤其是对人权涵义的认定)表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立品格。显然,是这一点令美国大为光火,并最终走上了以卑劣手段粗暴攻击一个主权国家的驻外使馆、企图从肉体上消灭新闻工作者以阻止他们的正义声音的冒险道路。

在美国的文化冲突理论中,卓然自外于西方文明体系的中华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是它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赋予中国人关照生命的方式,以及内蕴的自信、尊严,令它妒恨交加。为此,70年代,好莱坞就曾虚构了著名的角色“傅满洲”(一个阴险狡诈的华人黑社会首领),丑化中国人形象;而且它的这种勾当一直没有停止过,今年刚刚上映的丑化我福建侨胞的《再战边缘》(香港影星周润发主演)就引发了纽约福建侨界的强烈抗议;与此同时,它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侵略一刻也不曾停止过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袭击我使馆的暴行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,因为5枚“战斧”式导弹不仅是射向中国的使馆的,也是射向它背后的中华文明的。

以一种文化取代所有其他文化,以一种价值观统摄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所有文明理念,这种可笑的想法本身就说明了西方文明的傲慢自大,以及自我检讨、自我反省机制的某种欠缺。举例而言,“人权”和“人道主义”堪称美国对外政策的柱石。然而面对朱颖母亲最为朴素和有力的质问:“你们的孩子是孩子,我们的孩子就不是孩子?你们的母亲是母亲,我们的母亲就不是母亲?”我们不知道善于狡赖的霸权主义者会怎样回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